欢迎来到深圳市迈可电路技术有限公司! 咨询热线:189-8878-6979

PCB打样价格是怎样计算的呢?详细告诉你

PCB打样价格的计算是一个多维度、多工艺环节的综合核算过程,涉及材料成本、工艺复杂度、精度要求及附加服务等核心要素。以下从材料成本、工艺成本、附加成本三大模块展开专业解析,并结合线路板制造全流程说明各环节的定价逻辑:


1750141055909562.jpg


一、材料成本:基础物料的直接消耗

材料成本是PCB打样的核心支出项,占比通常为30%-60%,主要由基材、铜箔及辅助材料构成,具体取决于板料特性与规格。

1. 基材成本(占比最高)

基材决定了PCB的电气性能(如介电常数Dk、损耗因子Df)、热稳定性(Tg值)及机械强度(CTE热膨胀系数)。常见基材类型及成本差异如下:

A、常规FR4:最普遍的环氧玻璃布基材,Tg值80-150℃(普通板80-100℃,高Tg板130-180℃),单价约120元/㎡(厚度0.5-3mm);高Tg(≥170℃)或低CTE(≤3ppm/℃)基材因配方复杂,成本翻倍。

B、高频高速材料:如罗杰斯(Rogers)RO4350B(Dk=3.66,Df=0.0037)、松下Megtron 6(Dk=3.7,Df=0.002),主要用于5G通信、射频设备,单价高达300-3000元/㎡(因频率性能分级定价)。

C、特殊基材:聚酰亚胺(PI,柔性板)、聚四氟乙烯(PTFE,高频微波板)、陶瓷基板(高导热)等,因加工难度大,成本是FR4的6-20倍。

2. 铜箔成本

铜箔厚度直接影响载流能力与成本,按重量计费(oz,盎司/平方英尺):

A、常规铜箔:1/2oz(≈17μm)、1oz(≈35μm)、2oz(≈70μm),单价随厚度增加线性上升(如1oz比1/2oz贵约30%)。

B、超厚/超薄铜箔:3oz以上或0.5oz以下(如HDI板常用0.5oz),需定制压合或电镀工艺,成本增加20%-50%。

3. 辅助材料成本

A、阻焊油墨:普通绿油(环氧树脂体系)单价约50-100元/㎡;防焊白油(字符底色)、阻焊蓝油(高对比度)或耐黄变油墨(无铅焊接)因配方特殊,成本上浮10%-30%。

B、字符油墨:白色/黑色字符,单价约10-30元/㎡;耐高温字符(适应波峰焊)或多色字符(如红黑双色)需额外制网,成本增加。

C、覆盖膜/补强:软板(FPC)常用PI覆盖膜(单价10-30元/㎡)或钢片/PI补强(单价0.5-1.5元/片),硬板极少使用。

二、工艺成本:制造流程的技术投入

工艺成本占比约40%-70%,与线路板的层数、精度、表面处理及特殊工艺直接相关,核心环节包括前处理、图形转移、电镀、蚀刻、钻孔、表面处理等。

1. 前处理工艺

目的:清洁板面、粗化铜面以增强后续附着力,关键步骤包括:

A、磨板:机械打磨(砂带/尼龙刷)或化学微蚀(过硫酸钠+硫酸),普通板单价10-30元/㎡;HDI板需等离子体微蚀(提高结合力),成本翻倍。

B、除油/酸洗:去除板面油污或氧化物,单价5-20元/㎡(视污染程度调整)。

2. 图形转移工艺

将设计文件(Gerber)转化为线路图案,分传统菲林与LDI(激光直接成像)两类:

B、LDI激光成像:无需菲林,直接通过激光在感光干膜上曝光,精度可达1.2mil线宽/线距,适合HDI或精细线路板,工艺成本60-120元/㎡(设备折旧高),无菲林制版费。

3. 电镀工艺

包括化学沉铜(PTH)与电镀铜/锡,是多层板与通孔板的核心工序:

A、化学沉铜:在孔壁沉积薄铜(约0.5μm),使绝缘孔壁导电化,单价20-40元/㎡(盲埋孔因需多次沉铜,成本×1.5-2)。

B、图形电镀:在已蚀刻出线路的铜面上加厚镀铜(至目标厚度,如1oz基材需镀至2oz),再镀锡保护线路,单价80-120元/㎡(电流密度、槽液维护成本高)。

4. 蚀刻工艺

去除多余铜箔,形成最终线路,分酸性蚀刻与碱性蚀刻:

A、酸性蚀刻:速度快、成本低(单价10-25元/㎡),适合常规板;但易腐蚀图形边缘(侧蚀率高),精细线路(≤5mil)需配合退锡工艺(额外5-10元/㎡)。

B、碱性蚀刻:侧蚀率低(仅酸性的一半),适合高精度板(如IC载板),但槽液稳定性差、成本高(单价10-20元/㎡)。

5. 钻孔工艺

孔径与孔数直接影响成本,硬板与软板差异显著:

A、机械钻孔:常规孔径≥0.2mm,单孔成本0.05-0.2元(孔径越小、板厚越厚,成本越高;如0.1mm孔径比0.3mm贵3-5倍)。

B、激光钻孔:用于HDI板的微孔(≤0.1mm)或盲埋孔,设备(CO₂/紫外激光)昂贵,单孔成本2元/1000孔(孔密度越高,效率越低)。

C、背钻(Back Drilling):去除通孔中多余的导体柱(减少信号损耗),按孔数计费(约0.1-0.5元/孔),仅高端高速板使用。

6. 表面处理工艺

决定PCB的可焊性与防护性能,不同工艺成本差异极大:

A、喷锡(HASL):有铅喷锡(成本低,约30-60元/㎡)与无铅喷锡(需更高温度,成本2-5元/㎡),适合常规板但表面平整度差(不适合BGA等密脚元件)。

B、化学沉镍金(ENIG):镍层(3-5μm)+金层(0.05-0.1μm),可焊性好且平整,适合BGA、QFP等精密元件,成本高达90-150元/㎡(金价波动大,占主导)。

C、化学沉银(Immersion Ag):成本低(60-100元/㎡),但易氧化,用于短期存储或高导热场景。

D、OSP(有机可焊性保护剂):仅覆盖铜面,成本低(20-40元/㎡),但防护性弱(仅能存储1-3个月),适合消费电子短周期产品。

PCB打样总价可简化为:

总价 = 材料成本 + 工艺成本 + 附加成本

其中:

材料成本 = 基材面积×基材单价 + 铜箔重量×铜箔单价 + 辅助材料用量×辅助材料单价

工艺成本 = (前处理+图形转移+电镀+蚀刻+钻孔+表面处理)各工序单价×有效面积(或孔数/层数)

附加成本 = 工程费 + 测试费 + 特殊服务费 + 数量/交期溢价

实际报价中,PCB厂家会根据自身设备能力(如是否具备HDI产线、LDI设备)、材料库存(如高频材料需备货)及市场竞争调整各环节权重,最终形成差异化定价。